新闻中心
  • 首页>新闻中心>公司新闻
  • 碳纤维发展谋求全产业链联动 | 惠柏新材贾有福发言演讲

    加入时间:信息来源:管理员



    中国化工报记者在4月22日全程跟踪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深圳),并在中国化工报科技版头条对我公司贾有福发言进行了报道,摘编如下:

    目前,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国外行业巨头的打压,应通过加强碳纤维生产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关注先进加工工艺进展,推进研发、生产、应用一体化,以应用带动上游发展。政府及产业链各方都要“动”起来。上周在深圳召开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上,业内专家作出上述表示。

    现状

    “不是不想用,而是不能用”

    “国外优势企业产品的大量涌入制约了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碳纤维产业不应该与成熟产业保持相同的开放程度。”碳纤维行业资深专家、龙亿碳纤维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廖木全说,在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也不具备世界竞争力的情况下,面对国外行业巨头的打压,国家应通过实施市场保护制度推动碳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他认为,我国享受在一些发展水平较低的战略性部门实施一定的贸易保护的特权,因此要积极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保护制度。

    对此,一些与会的企业人士表示赞同,“国外在我们技术产品缺失的时候设技术壁垒,产品放高价,我们研发出相关技术和产品后,又降价打压我们。”

    我国的碳纤维产业发展需要政策保护和扶持,来应对国外产品的冲击。但一部分应用企业表示,国内高端碳纤维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差距较大,“不是不想用,而是不能用。”

    方向

    全产业链发展,建多元技术体系

    “上游原丝直接影响碳纤维的质量和成本,下游应用需求将推动碳纤维的发展,因此,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发展碳纤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形成大型企业集团,构筑从原丝、碳纤维、中间材料至复合材料的全套产业链,以实现利润大化。”廖木全指出,国外碳纤维生产企业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碳纤维应用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例如,日本碳纤维企业与美国波音公司和法国空客公司合作,在波音B787和空客A380飞机上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廖木全提出,要提高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发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碳纤维原丝制备工艺,形成多元化技术体系,为生产高性能碳纤维提供保证,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在碳纤维生产领域,应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围绕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医疗器械、体育休闲等重点领域,加大技术创新扶持力度,突破制约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瓶颈,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国际交流合作。

    廖木全认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应立足于服务碳纤维,开发出适合我国碳纤维的预浸料,并以预浸料带动碳纤维的销售,鼓励以大型复合材料生产企业为龙头,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培育若干产业集聚区,提高行业竞争力。

    突破

    复材加工新工艺、新产品

    惠柏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贾有福提醒企业,应关注先进复合材料工艺的进展。“可以预测,谁引领复合材料,尤其是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谁就能掌控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谁就有行业发展的话语权。”贾有福表示,目前,国内外市场正在从传统手糊工艺向先进复合材料工艺RTM及衍化工艺转变。所用的原材料也从传统玻纤、聚酯树脂向碳纤维、环氧树脂等领域迈进。

    贾有福认为,近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重点,应主要围绕其大型市场的成型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而今后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轻质结构材料,有望应用于碳纤维补强材料和轻量建筑材料的改进、碳纤维增强热塑/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交通运输工具、军工海陆空装备等。此外,在内陆和海上发展大型和超大型CFRP+GFRP(玻纤增强塑料)风力发电叶片,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发展方向,轻质CFRP结构的充气飞行物或将是未来的新兴产业。

    张相一博士认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对汽车行业来说是质量轻、强度大的制造材料之一。但碳纤维的高成本、热压罐工艺所需的时间长、费用高,使它只能被极少数的超级跑车和高端赛车制造商采用。为了满足汽车行业快速生产以及控制成本的生产模式,需要寻找快速固化的树脂体系,并且开发新型的非热压罐成型工艺。

    据了解,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品的开发和改进,是本世纪活跃的研发领域之一。自2001年至今的10多年间,美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专利的申请量约有1611 件,欧洲5181 件,日本2510件,中国大陆约806件。

    来源:中国化工报


    想了解更多精采内容,请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